http://140.113.103.66/modules/POISON/075-01.doc
一、物品與廠商資料
中英文物品名稱:1,2-二氯乙烷(1,2-Dichloroethane)
物品編號:
製造商或供應商名稱、地址及電話:
緊急聯絡電話/傳真電話:
二、成分辨識資料
純物質:
中英文名稱:1,2-二氯乙烷(1,2-Dichloroethane)
同義名稱:1,2-Bichloroethane、1,2-Dichlorethane、
Alpha,Beta-Dichloroethane、Borer Sol、Brocide
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(CAS No.):107-06-2
危害物質成分(成分百分比):100
三、危害辨識資料
最重要危害效應
健康危害效應:急性:吸 入:1.吸入會導致呼吸道刺激感、充血、水腫及肺炎、損害肝及腎的功能及心肌衰弱出血。
2.造成頭痛,噁心,吐,昏睡,低血壓,中神經系統受損,胃痛,窒息。
皮膚接觸:皮膚炎、嚴重過敏或灼傷。(NIOSH)
眼睛接觸:眼睛刺痛、嚴重過敏或灼傷。(NIOSH)
食 入:頭痛,噁心,吐,昏睡,室息。
慢性:1.慢性暴露會造成肝腄大及肝脂惡化,損害肝及腎功能,抑制神傳導、貧血、增高血清膽汁鹽濃度。
2.會導致頭痛、疲勞、興奮、焦盧、咳嗽、虛弱、腹瀉、肌肉發抖。亦會皮膚嚴重刺激感、水腫及組織破壞心(壞死)。
3.重複暴露可能引起支氣管炎。
4.為可能之致癌物。
5.致癌部位:胃、乳腺、循環系統。(NIOSH)
環境影響:1.環境中的二氯乙烷一個主要來源是在製造氯乙烯時的副產品,其佔總產量的4%。
2.土壤流佈:小量陸上流佈會很快的蒸發,因為二氯乙烷的蒸氣壓頗高。大量陸上污染則會經由砂土而入地下水。
3.在水中其主要也是靠蒸發,其速度則由在水中混合的程度及風之有無而定。
4.在空中二氯乙烷會與氫氧基離子作用而分解,最後被雨水沖洗而消失。
5.BIOC(生物濃縮):魚類不能將二氯乙烷在體內濃縮。藍鰓魚的Log BCF測量值是0.30
6.KOC(土壤吸收及移動):土壤中吸收量很少,二氯乙烷多半可由砂土中滲透過去。
物理性及化學性危害:安定性:穩定
危害分解性:1.二氯乙烷的分解會因氯、溴、溴三氯甲烷,或四氯化碳而加速。
2.二氯乙烷會慢慢分解成酸性及顏色變深。
3.當溫度高於600℃時,分解成氯乙烯、氯化氫,及乙炔(光氣也同時形成)。
危害之聚合:不會發生
應避免物質:1.強氧化劑、強鹼或化學活性金屬如鋁或鎂粉、鈉、鉀:可能導致起火或爆炸。
2.除非有加烷基胺為安定劑否則會腐蝕鐵和其它金屬。
3.會腐蝕某些塑膠和橡膠。
特殊危害:
主要症狀:皮膚紅腫、眼睛刺痛、嘔吐、頭痛、窒息、呼吸道刺痛等。(NIOSH)
物品危害分類:第三類、第6.1類
四、急救措施
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:
˙吸入:1.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。
2.若患者無呼吸現象,施以人工呼吸,若呼吸困難,給予氧氣。
˙皮膚接觸:1.如果液體接觸到皮膚,立刻以和水肥皂清洗患部。
2.若是經由衣服滲入皮 膚,立刻脫去衣服再以水和肥皂清洗。
3.立即就醫。
˙眼睛接觸:1.立刻以大量水沖洗眼睛至少15(20)分鐘並不時地撐開上下眼皮。(ERG2000)
2.立即就醫。
3.操作此化學品時不可戴隱型眼鏡。
˙食入:1.切勿催吐。2.立即就醫。
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:急性吸入會導致呼吸道刺激感、水腫及肺癌
對急救人員之防護:確保醫療人員意識到所涉及的物質,以保護自己和採取防範措施。(HSDB)
對醫師之提示:曝靈在物質下所產生的影響,有可能不會立即出現(HSDB)
五、滅火措施
適用滅火劑:酒精泡沫、乾燥化學物質、CO2水可能無效。但必須用水來使暴露在火中器冷卻。如果外洩或潑灑沒被點燃,利用水噴灑以散蒸氣,以保試圖阻止繼續外洩的工作者,水噴灑可用以沖洗外洩的二氯乙烷。穿戴自備空氣呼吸裝置及全覆式臉罩,呼吸器以正壓力形式操作。
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:1.此物質的閃火點非常低,應多加注意。(ERG2000)
2.當過熱時,容器會發生爆炸。(ERG2000)
3.蒸氣與大氣結合可能會發生爆炸。(ERG2000)
特殊滅火程序:1.小火時:用乾式化學滅火劑、二氧化碳、Halon、水柱,或酒精泡沫來滅火。
2.大火時:用水柱、水霧,或酒精泡沫。
3.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,儘速從火場移去裝有二氯乙烷的容器。
4.用水噴灑暴露在火焰中的容器四週,使容器冷卻,直到火勢被撲滅為止。遠離容器的本端以維安全。
5.嚴重著火時,用無人的遙控減火裝置來滅火,如果做不到,則退出火場讓火繼續燃燒。
6.當安仕排氣閥發出巨聲或發因火燒導致容器變色,則立刻撤離。
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設備:密閉容器暴露於熱中可能會爆炸。消防員必須穿用清防衣和自供式空氣面具。
六、洩漏處理方法
個人應注意事項:1.疏散非必要人員,隔離受害區域級阻絕災變人口。(ERG2000)
2.在污染區尚未完全清理乾淨前,限制人員接近該區。(ERG2000)
3.確定清理工作是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負責。(ERG2000)
4.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。(ERG2000)
環境注意事項:1.處在上風處,避免進入低處。進入密閉災區前,對該區域進行通風換氣。(ERG2000)
2.撲滅或移開所有引燃源。(ERG2000)
3.在不危及人員安全情況下,搬移或隔離易燃和可燃物。(ERG2000)
4.報告政府安全衛生與環保相關單位。(ERG2000)
5.由於氣體比空氣重,所以會沿著地板擴散並往低處聚集。如:地下室。(ERG2000)
6.隔離污染源至少50至100公尺。(ERG2000)
7.若發生大量洩漏則必須隔離300公尺。(ERG2000)
清理方法:1.少量液體溢露時以紙巾吸起並置於適當容器中
2.大量溢漏時以蛭石、乾沙、泥土或類似物質吸附,並置於適當容器中
3.液體溢露可用適當之不產生火花的真空系統裝置吸起
注意事項:
1.疏散非必要人員,隔離受災區及阻絕災變入口。
2.停留在上風處,不要停留在低的地方。
3.救火者之防護衣謹能提供有限的保護。
4.穿著全身防護衣,並配戴自備空氣的呼吸裝。
5.如果火災時,裝載的槽車亦在火場中,則必須將距離火場1/2哩內的區域隔離起來。
6.以水沫減少蒸氣,在無危險下停止洩漏
以砂或其他不燃性吸取物質,收集至容器以利最終處置
7.如果水源受到污染,則儘速通知有單位處理。
8.在不危及人員安全情況下,搬移或隔離易燃和可燃物。(ERG2000)
七、安全處置與儲存方法
處置:1.容器保持密閉
2.運輸一體實,容器需固定並接地
儲存:
1.容器密封,儲存於陰涼、乾燥通風良好處,遠離熱源、火花、火焰。
2.避免物理傷害,最好儲存在戶外或分開儲存,與氧化物質分開。
3.運輸液體時,容器需要固定並接地。
4.當過熱時,容器會發生爆炸。(ERG2000)
八、暴露預防措施
工程控制:製程密閉、局部排器裝置
控制參數:
˙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/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/最高容許濃度:
˙生物指標:TCLo - (INHL) 人類: 4000 ppm for 1H
TDLo - (ORAL) 人類: 428 mg/kg
TCLo - (INHL) 老鼠: 300 ppm/7h
TCLo - (INHL) 老鼠: 5 ppm for 7H for 78W
TDLo - (ORAL) 老鼠: 5286 mg/kg for 69W
LDLo - (ORAL) 人類: 286 mg/kg
LDLo - (SC) 老鼠: 99 mg/kg
LD50 - (ORAL) 老鼠: 670 mg/kg
LC50 - (INHL) 老鼠: 1000 ppm for 7H
LD50 - (IP) 老鼠: 807 mg/kg
LD50 - (SC) 老鼠: 1 g/kg (HAZARDTEXT)
個人防護設備:
˙呼吸防護:粉塵濃度大大於10ppm,著呼吸防護設備。
粉塵濃度大大於10ppm,著自攜式呼吸器。
˙手部防護:氯丁橡膠手套
˙眼睛防護:眼部:1.安全護目鏡。2.護面罩
˙皮膚及身體防護:1.不透氣,可抗二氯乙烷的衣服、手套、靴子、鞋套,及能遮住長統靴之圍兜式的圍裙。必須有空氣供應的罩子,當有受到熱侵襲危險時穿防護衣。
2.乾淨、可蓋住全身的衣服,及可保護側邊的安全眼鏡。此裝備對呼吸道的保護:低於50ppm無法保護;50ppm2%時,使用全面罩及濾氣罐僅能保護半小時或更少的時間。當濃度高於2%時,即需使用自給自足式的呼吸設備。
3.當濃度低於TWA的1/10時,使用負壓的半面或1/4面罩。當濃度達到50倍TWA時使用全面罩。
衛生措施: 1.工作後儘速脫掉污染之衣物,洗淨後才可再穿戴或丟棄,且須告知洗衣人員污染物之危害性。
2.工作場所嚴禁抽煙或飲食。
3.處理此物後,須徹底洗手。
4.維持作業場所清潔。
5.工作服受潮後應立即離開工作場所,因為具有易燃的危險。
(此液體閃火點小於100℉) (NIOSH)
6.暴露於此物質的區域中,必須設置清水噴池。(NIOSH)
九、物理及化學性質
物質狀態:液體
形狀:無色油狀液體,慢慢分解成酸性、顏色變暗
顏色:澄清、無色油狀液體
凝結點:-32℉ (NIOSH)
溶點:-40℃ (HAZARDTEXT)
氣味:1.怡人的味道2.像氯仿的味道
pH值:-
沸點/沸點範圍:83.47℃83.5℃
分解溫度:
閃火點:13℃ 56℉(閉杯)
18℃ 65℉(開杯)(HAZARDTEXT)
自燃溫度:775℉(412.78℃)(HAZARDTEXT)
爆炸界限:
爆炸下限(LEL):6.2% 爆炸上限(UEL):15.9%
蒸氣壓:(20℃)時為64mmHg
蒸氣密度:3.4
密度:20℃時為1.2351
溶解度:0.1~1%
十、安定性及反應性
安定性:穩定
特殊狀況下可能之危害反應:1.鹼金屬鹽胺、金屬粉末:有火災爆炸的危害
2.會腐蝕很多塑膠
應避免之狀況:熱、火花、引火源、溼氣
應避免之物質:
1.強氧化劑、強鹼或化學活性金屬如鋁或鎂粉、鈉、鉀:可能導致起火或爆炸。
2.除非有加烷基胺為安定劑否則會腐蝕鐵和其它金屬。
3.會腐蝕某些塑膠和橡膠。
危害分解物:
1.二氯乙烷的分解會因氯、溴、溴三氯甲烷,或四氯化碳而加速。
2.二氯乙烷會慢慢分解成酸性及顏色變深。
3.當溫度高於600℃時,分解成氯乙烯、氯化氫,及乙炔(光氣也同時形成)。
十一、毒性資料
急毒性:吸 入:1.吸入會導致呼吸道刺激感、充血、水腫及肺炎、損害肝及腎的功能及心肌衰弱出血。
2.造成頭痛,噁心,吐,昏睡,低血壓,中神經系統受損,胃痛,窒息。
皮膚接觸:皮膚炎、嚴重過敏或灼傷。(NIOSH)
眼睛接觸:眼睛刺痛、嚴重過敏或灼傷。(NIOSH)
食 入:頭痛,噁心,吐,昏睡,室息。
局部效應:500mg/24H(兔子,皮膚)造成輕微刺激
63 mg(兔子,眼睛)造成輕微刺激
致敏感性:
慢毒性或長期毒性:1.慢性暴露會造成肝腄大及肝脂惡化,損害肝及腎功能,抑制神傳導、貧血、增高血清膽汁鹽濃度。
2.會導致頭痛、疲勞、興奮、焦盧、咳嗽、虛弱、腹瀉、肌肉發抖。亦會皮膚嚴重刺激感、水腫及組織破壞心(壞死)。
3.重複暴露可能引起支氣管炎。
4.為可能之致癌物。
5.致癌部位:胃、乳腺、循環系統。(NIOSH)
特殊效應:300ppm/7H(懷孕6-15天雌鼠)影響其繁殖力
IARC將此列為Group 2B:可能人類致癌
ACGIH將此列為A4:無法判斷為人類致癌性
十二、生態資料
可能之環境影響/環境流布:
1.環境中的二氯乙烷一個主要來源是在製造氯乙烯時的副產品,其佔總產量的4%。
2.土壤流佈:小量陸上流佈會很快的蒸發,因為二氯乙烷的蒸氣壓頗高。大量陸上污染則會經由砂土而入地下水。
3.在水中其主要也是靠蒸發,其速度則由在水中混合的程度及風之有無而定。
4.在空中二氯乙烷會與氫氧基離子作用而分解,最後被雨水沖洗而消失。
5.BIOC(生物濃縮):魚類不能將二氯乙烷在體內濃縮。藍鰓魚的Log BCF測量值是0.30
6.KOC(土壤吸收及移動):土壤中吸收量很少,二氯乙烷多半可由砂土中滲透過去。
十三、廢棄處置方法
廢棄處置方法:
1.廢物不可丟在下水道或河中。污染的沙、吸附物等,應在廢物處理廠處理,回收的液體廢物可以再處理,焚化或進廢物處理廠。
2.可以噴氣式焚化,在650-1,600℃時,只要0.1-2秒即可。在旋轉式焚化爐中,於820-1,600℃亦只要幾秒即可焚化。在液床式焚化爐中,450-980℃焚化也只要幾秒即可。
3.此物應可將水以通方式去除。
十四、運送資料
國際運送規定:
1.DOT 49 CFR將之列為3類毒性物質,次要危害為第6.1類毒性物質。(美國交通部)
2.IATA/ICAO分級:3。(國際航運組織)
3.IMDG分級:3。(國際海運組織)
聯合國編號:1184
國內運送規定:1.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4條
2.船舶危險品裝載規則
3.台灣鐵路局危險品裝卸運輸實施細則
特殊運送方法及注意事項:
十五、法規資料
適用法規:
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
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
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
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施行細則及其相關規定
十六、其他資料
參考文獻
1.行政院衛生署,〝中美合作計畫「中文毒理清冊」〞,中華民國86年3月
2.行政院環保署,中文毒理資理庫
3.行政院環保署,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手冊,89年11月
4.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,物質安全資料表光碟資料
5.Handbook of Toxic and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Carcinogens
6.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(HSDB)資料庫,ChemKnowledge光碟,Volume 50, 2001
製表單位
名稱:
地址/電話:
製表人
職稱:
姓名(簽章):
製表日期
備註
上述資料中符號“-”代表目前查無相關資料。
上述各項數據與資料僅供參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